智慧城市建设要从顶层设计着手
截至2013年3月,中国345个地级市/州/盟及直辖市中,已经有199个城市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目标,比例超过了50%。赛迪顾问数据表明,2012年智慧城市建设投资规模达到1377亿元,各地建设投资增幅有所增加,2012年投资增长率为15.2%,比2011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智慧城市迎来建设热潮。
一、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之下存隐忧
在智慧城市火热建设的表象之下,一些问题已初露端倪,赛迪顾问认为,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存在隐忧:
建设存在一定盲目性,对建设方向把控能力不高。城市管理者希望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切实改善未来本地的发展环境。但客观上,国家层面宏观指导工具、政策规划和法律规范等的缺失,主观上,一些城市管理者未能透彻领会智慧城市的内涵和精髓,对城市发展基础和现状认识不足,导致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或停留在技术层面,或一哄而上,发展带有相当程度的盲目性。盲目建设带来建设压力和投资风险,为智慧城市建设埋下隐患。
建设存在“政出多门”现象,统筹能力偏弱。由于缺乏统一指导,一些城市的智慧化建设仍然存在各自为政的问题。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城市管理和服务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然而是事实是,许多城市的智慧城市主管部门由信息化主管部门担当,而信息化主管部门对其他部门之间的管控和协调缺乏权利,各部门之间仍然缺乏沟通,资源难以共享,信息孤岛问题难以避免,重复建设现象依然严重,造成了人力、财力和物力的巨大浪费,也使建设成果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建设对可持续发展问题考虑不足,缺乏运营的长效机制。由于缺乏全局认识,一些地方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长期性、复杂性的认识明显不足,再加上缺乏运营管理的长效机制,缺乏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法制环境,使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难以发挥,无法激发社会力量参与智慧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导致智慧城市建设难以持续推进。
二、顶层设计是解决建设问题的必要工具
要解决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赛迪顾问认为必须协助城市决策者认清智慧城市发展理念和内涵,并采用顶层设计的工具方法,协助决策者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关键方向与关键环节的决策,同时通过设计全面整体的技术模型来规范软件、接口、体系标准等关键要素,克服各自为政、信息孤岛等城市信息化建设的老问题,降低智慧城市建设失败的风险。
“顶层设计”一词最早用于工程技术行业,电子政务的顶层设计思想内涵主要是指电子政务总体规划的具体化,主旨在于运用系统论方法改善政府部门间各自为政、分兵把口导致的资源难以共享、信息难以互联互通的困顿局面,解决总体规划的实施问题。赛迪顾问认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根植于对城市本身的解构和系统性、模型化的重新组合之上,是针对某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从全局的视角出发,进行整体架构的设计,对整个架构的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种参与力量、各种正面的促进因素和负面的限制因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设计。
三、实施顶层设计需遵循三大原则
将业务改进作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根本出发点。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必须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城市管理和服务部门业务线应打破以具体部门职能为边界的现状,从服务社会公众的视角重新梳理业务,以适应城市管理、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和公共服务的变化。以适应城市发展趋势,以全面支撑城市管理和服务部门职能履行为目标,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应先行对部门业务功能进行规划和设计。
将信息资源作为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的资源基础。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必须以资源共享为基础。在执行层面应以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和资源目录体系为指引,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复用。信息系统支撑下的城市管理和服务部门业务运作状况是通过信息系统中的信息和数据反映出来的,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应能够指导以下工作:信息分类;与业务架构相结合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流;数据的采集、存储、转换、发布和传输;数据库的设计和使用等内容。
将绩效考核作为智慧城市顶层实际的检验标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必须以城市管理和服务部门效能提升为目标和标准。建设服务型的城市管理和服务部门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目标,围绕以公众、企业等服务对象为中心,关注用户收益、拓宽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实现服务的及时性、响应性和可访问性等的绩效改进。绩效考核是一套绩效评估的标准框架,能够帮助政务部门确保各政务部门从战略高度更好地管理业务,根据评估标准合理高效地开展智慧城市建设。